当前位置: 首页»招生专栏» 招生简章

201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招收澳门保送生简章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3-19

  一、学校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学校创建于1956年,现有教职工5020人,专任教师1285人。全日制在校生11644人,其中本、专科生7264人,硕士研究生3594人,博士研究生786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2467人,远程教育学生18155人,目前全校各类在校生达32266人。

  学校现有东直门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枣庄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深圳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房山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孙思邈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厦门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8所附属医院。建设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5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2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名医传承工作站37个。另有临床教学基地24所,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工作。

  自建校之初,学校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率先接收外国留学生,已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台港澳中医学部成立于1997年,是学校设立的对台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侨进行学历教育及进修教育的专门机构。目前在校港澳台侨学生近500人。

  二、保送条件

  招生对象:符合中国内地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澳门报送生要求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申请条件:符合教育部体检要求,且符合以下任意一条者可申请报名。

  1.各科成绩优秀者;

  2.中医药世家、名家子弟,且对中医药学科及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者;

  3.热心公益,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获得学校优秀学生荣誉称号的品学兼优者;

  4.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特长和培养潜能者;

  5.  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者。

  三、录取原则/考核方式

  面试

  四、招生专业

  中医学(台港澳五年制 )

  五、招生计划

  共计10名。

  六、相关事宜

  1.学费:5800元/学年

  2.住宿费:900元/学年

  3.奖学金:

  学习成绩优秀者可申请国家奖学金:

  ●特等8000元/年

  ●一等6000元/年  ●二等5000元/年  ●三等4000元/年

  七、校区分布

  良乡校区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和平街校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八、查询方式

  所在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台港澳中医学部

  电    话:(8610) 64287402、64287401

  传    真:(8610) 64287402

  邮    箱:tgazyxb@bucm.edu.cn

  网    址:http://taigangao.bucm.edu.cn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1号教学楼407室

  邮政编码:100029

  九、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其他途径

  1.应届高中毕业生,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生办公室(简称联招办)组织的联合招生考试,成绩合格者。考生须登录联招办网站(网址:http://www.ecogd.edu.cn)进行相关信息查询。

  2.已获得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或正在内地(祖国大陆)以外的大学就读本科专业的学生,可申报我校,符合条件者按自主招生(本科免试插班试读生)进行录取。详细信息请登录http://taigangao.bucm.edu.cn进行查询。

  十、入学及在校管理

  已被我校录取的学生请按照录取通知书指定的时间到学校报到。具体事宜届时参考《新生入学须知》。经学校新生入学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其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商转其他专业(我校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根据专业培养和就业特点,我校医药学类专业色盲、色弱及其他各类不能准确识别颜色者不予录取)。

  新生入学后须遵守我校本(专)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校将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附:专业介绍

  ◆中医学(台港澳五年制)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学专门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从事中医临床医疗与预防工作的中医师。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内经、方剂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等。